降低制造业成本 这个坑跳不得!
误区五:忽略了产品开发、技术研发对产品成本的设计的重要影响
产品设计往往兼顾市场竞争态势、消费者需求、工厂生产能力、原材料成本等方面的影响,一旦成品定型,它的60%的成本就被锁定,具体运作上只能通过提升效率和投入产出比来降低成本,效果相当有限。
因此,企业应将研发成本作为供应链成本降低的首要一环,从原材料的容易获得、生产工艺的成熟、生产效率的稳定、产品配送的便利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成本,全面兼顾,使企业成本领先战略赢在起跑线。
误区六:缺乏动态、全面分析成本的视角与规划
企业除在某一时点进行成本行为分析之外,还必须考虑价值活动的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随时间变化的情形。有的改善措施在某个时间点对成本下降效果明显,但随着时间推移,效果呈现快速衰减的现象,如有的企业为了增加生产效率而让设备超过设计速度运转,结果造成设备提前劣化直至报废。
企业可通过动态分析成本,预测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可能发生的变化,并迅速采取相应的行动使自己处于成本优势的地位。保证成本优势的持久性,防止竞争者模仿,取决于降低成本的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,产品规模、优势的系统性、专有技术成本比其他成本驱动因素更具有持久性。通过多个价值链环节的相互作用而取得的竞争优势,可以使竞争者难以模仿,使企业保持持久的成本优势,因此,判断成本降低的效果不能仅局限某个时间节点。
误区七:成本降低因素的相互矛盾、交叉影响
企业在降低成本时,因为缺乏整体规划、事前规划,往往导致以相互矛盾的方式来降低不同环节的成本。他们试图增加市场占有率,从规模经济中获益,却生产了多种多样规格的产品,结果反而增加了管理成本,降低了规模效应。他们将工厂设在靠近消费者的地方以节省运输费用,却因产量分散而导致生产成本反而增加。同时,由于产品成本的差异性往往影响其在不同市场销售的竞争力,企业可能对某些产品或客户定价过高,而对其他产品或客户给予价格补贴,无意之中的价格交叉补贴往往使竞争厂商有机可乘。
中国是制造业大国,关于“中国制造”的话题自然经久不息。目前,高端制造业得到国家政策倾斜,依托自身工业基础,可以说后劲十足,增长迅速。而中低端制造业缺乏技术、品牌和市场地位,在竞争中随波逐流,艰难求生,且中低端制造业恰恰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,他们在技术创新、产业升级尚无大的突破的前提下,如何立足自身优势,避开短板,通过高效资源整合,从竞争中突围,并透过成本良性下降,赢得竞争利润,从而为下一步发展创造机会,则是大家共同关注与解决的问题。
最近浏览:
相关产品
相关新闻
- 洗煤陶瓷阀门适用于哪些流体介质? 2024-12-03
- 洗煤陶瓷阀门与普通阀门有何区别? 2024-12-10
- 洗煤陶瓷阀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? 2025-04-18
- 洗煤陶瓷阀门怎么选? 2025-01-02
- 洗煤陶瓷阀门购买技巧分享!选购小贴士 2025-02-06
- 如何正确选择洗煤陶瓷阀门? 2025-03-12
- 洗煤陶瓷阀门在工业中的应用有哪... 2025-04-11
- 洗煤陶瓷阀门怎么安装? 2025-01-07
- 陶瓷阀门品质对洗煤设备有何影响? 2025-03-19
- 洗煤陶瓷阀门使用寿命长吗?性能评测 2025-02-13